dc.contributor.advisor |
Rastelli, Sabrina |
it_IT |
dc.contributor.author |
Tomasic, Zrinka <1983> |
it_IT |
dc.date.accessioned |
2023-09-25 |
it_IT |
dc.date.accessioned |
2024-02-21T12:15:53Z |
|
dc.date.available |
2024-02-21T12:15:53Z |
|
dc.date.issued |
2023-10-30 |
it_IT |
dc.identifier.uri |
http://hdl.handle.net/10579/25118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这部作品将探讨“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对当代中国服装的影响是否存在并以何种方式影响?”的问题。历史上对中国服装影响最大的,甚至今天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中国哲学思想。先谈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董仲舒的衣着思想。在历史上,中国在某个时期盛行的服饰风格很大程度上是由那个时期盛行的哲学流派所决定的。传统中国的服装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随着每一个新朝代,服装风格都发生了变化。中国的服装风格早在周朝(公元前 1027 年至公元前 256 年)就有记载,当时类似于汉服的服装首次出现。汉服形成于汉朝(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220 年),如今已成为中国的传统象征。后来,在唐朝,受繁荣和对外来影响开放的时代的影响,中国采用了女性外来服饰。唐朝时期,女性可以穿男装,也可以穿乳沟较深的衣服。到了宋代,儒家思想的影响更大,妇女缠足也很普遍。宋朝之后是元朝,蒙古族、非汉族统治者带来了自己的服装风格,主要通过使用毛皮镶边靴子和独特的高领帽子来识别,男女均可。蒙古族妇女比汉族更自由,不裹脚。明朝以官服上出现官服方格而闻名。官员穿着绣有方格的制服,描绘一种动物,这取决于官员是文官还是军官,属于哪个级别,属于哪个部门(对于军官,描绘凶猛的野兽,对于骑兵,步兵或海军陆战队)。清朝,另一个非中国王朝,带来了旗袍或旗袍,这是一种独特的女性服装形式,女性可以轻松骑马。另外,对于男人来说,还有唐装,唐装。旗袍和唐装在今天被广泛称为中国风格。在清朝,所有的男人都必须扎辫子,剃光额头。后帝国时代的中国给了我们另一种独特的中国服装形式,即毛装,这是出于孙中山对民族服饰的渴望而设计的。
这项工作将进一步探讨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当代时尚。这项工作的第一个假设是:中国时装设计师仍在以某种方式使用中国文化作为他们设计的灵感。第二个假设是:随着服装业从台湾转移到中国大陆,时装设计师的设计风格也在转移。我将尝试回答这个问题,中国时装设计师如何在他们的作品中运用他们的千禧一代遗产?它将参考这场运动对时装设计的商业化和民族主义,解决中国本土品牌崛起的“国潮”现象。此外,我将分析台湾时装设计师的作品,并尝试确定他们对作品的灵感和影响。另外,我会尝试证明,随着服装业首先在台湾蓬勃发展,然后在中国,台湾设计师的时尚风格也从台湾转移到中国,并有所调整。
本论文的结构将从对主题的介绍开始,通过对中国服装哲学思想的简要概述。然后我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检查中国的服装风格,其中还将描述现在在中国当代时尚中重新使用的传统图案及其含义。之后,我将概述当代最著名的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并将他们的作品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和纺织图案联系起来。我还将调查“国潮”运动的作用及其对当今中国时装设计的影响。我也会分析一些台湾时装设计师的作品,并假设纺织业从台湾转移到大陆,设计师的时装风格也在移动。最后,我将表明,尽管商业化,当代中国时尚仍然与中国过去有着深厚的联系。 |
it_IT |
dc.language.iso |
en |
it_IT |
dc.publisher |
Università Ca' Foscari Venezia |
it_IT |
dc.rights |
© Zrinka Tomasic, 2023 |
it_IT |
dc.title |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and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Fashion |
it_IT |
dc.title.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and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Fashion |
it_IT |
dc.type |
Master's Degree Thesis |
it_IT |
dc.degree.name |
Lingue e civiltà dell'asia e dell'africa mediterranea |
it_IT |
dc.degree.level |
Laurea magistrale |
it_IT |
dc.degree.grantor |
Dipartimento di Studi sull'Asia e sull'Africa Mediterranea |
it_IT |
dc.description.academicyear |
LM_2022/2023_sessione-autunnale |
it_IT |
dc.rights.accessrights |
openAccess |
it_IT |
dc.thesis.matricno |
882506 |
it_IT |
dc.subject.miur |
L-OR/21 LINGUE E LETTERATURE DELLA CINA E DELL'ASIA SUD-ORIENTALE |
it_IT |
dc.description.note |
|
it_IT |
dc.degree.discipline |
|
it_IT |
dc.contributor.co-advisor |
|
it_IT |
dc.subject.language |
CINESE |
it_IT |
dc.date.embargoend |
|
it_IT |
dc.provenance.upload |
Zrinka Tomasic (882506@stud.unive.it), 2023-09-25 |
it_IT |
dc.provenance.plagiarycheck |
Sabrina Rastelli (rastelli@unive.it), 2023-10-16 |
it_IT |